帮信罪和电信诈骗的区别

本文,我们就看一下“帮信罪”与“电信诈骗”之间剪不断、理还乱的关系,尝试解决一些问题。因电信诈骗与诈骗在本文视角下区别不大,因此不做过多区分。

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(俗称“帮信罪”),到底帮了谁?主要是电信诈骗,其次就是网络开设赌场等。本文,我们就看一下“帮信罪”与“电信诈骗”之间剪不断、理还乱的关系,尝试解决一些问题。因电信诈骗与诈骗在本文视角下区别不大,因此不做过多区分。


诈骗犯罪,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,故意编造虚假事实、隐瞒真相,骗取他人财物构成犯罪的行为。诈骗罪包含着对财物的非法占有目的,因此处罚较重。尤其电信网络诈骗,更是重上加重。

“帮信罪”系轻罪,法定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,司法机关一般根据行为对象的数量、帮助对象犯罪严重程度、行为次数、获利多少以及侵犯网络秩序严重程度等方面,予以定罪量刑。

而在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,对提供互联网技术支持或帮助行为的,确有不少司法机关定为诈骗罪帮助犯、从犯。也有部分“帮助行为对于整个案件不可或缺”,被认定为主犯。

那什么时候定“帮信罪”?什么时候定“诈骗罪”呢?


“帮信罪”与“诈骗罪”的认定区别

(一)二者侵犯的法益明显不同

诈骗是侵财类犯罪,侵犯的是公私财产所有权,而“帮信罪”属于扰乱公共秩序犯罪。

当提供“两卡”的行为造成了具体法益的侵害时,可能同时构成两罪;而造成的法益侵害具有抽象性、概括性时,则不适合认定为诈骗罪共犯。

(二)客观方面有所区别

对于一般性帮助行为,如提供场所、资金支持的行为,一般认定为诈骗犯罪。帮信罪的帮助行为,限定在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方面。在这一范围,存在两罪的竞合关系。

(三)主观故意的一致性判断

1.帮助行为人与诈骗行为人不存在主观通谋时,可构成帮信罪。

2.犯意联络无法查清或者行为人仅具有间接的故意时,可构成帮信罪。

3.帮助行为人与诈骗行为人存在事前或事中通谋,则可构成诈骗罪。

如事后帮助,则可构成掩饰、隐瞒犯罪所得或包庇等罪名。

沪ICP备2022031909号-1 沪公网安备31011702889128号